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多党合作专栏
九三学社朝阳区委老社员参观南海子麋鹿苑
【 发布时间:2014-10-24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朝阳区委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1022,九三学社朝阳区委社会服务委员会和老龄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老社员们参观了位于大兴区的南海子麋鹿苑。九三学社朝阳区委主委助理、组织部长费珉,社会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振宇参加了本次活动。

南海子麋鹿苑是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是一种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即似鹿非鹿,似驼非驼,似牛非牛,似马非马,是中国独有的珍稀鹿种,古时称麋,仅产于中国东部,已濒临灭绝。早在清朝,为让这一珍稀鹿种得以生存,就在南海子内选定一处作为麋鹿散养区。1865年,麋鹿被法国阿芒大卫神父发现,此后陆续运往欧洲。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猎苑毁于战乱,这里的最后一批麋鹿从此消亡,中国特产的麋鹿在中国了无痕迹。1900年前后英国贝德福特公爵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收集到18头麋鹿,放养于乌邦寺庄园,现麋鹿群已繁殖到600头。1987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向中国赠送18头麋鹿,国家在当年皇家鹿苑的旧址上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重建麋鹿苑。如今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已成为仅次于乌邦寺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麋鹿苑。

社区委的老社员们通过麋鹿苑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到了麋鹿从在中国灭绝到重返故土的前世今生。老社员们在麋鹿苑中,不仅参观了园中的科普展览,也和院中放养的麋鹿、孔雀、天鹅等动物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有了新的体会。大家纷纷感慨,麋鹿在中国的灭绝和再现,虽然曲折,但也是幸运异常。珍稀动物的生存要依赖于有特点的自然环境,物种生存的生命力虽然顽强,但是也仍然非常脆弱。绝大部分已经灭绝的珍稀物种是没有麋鹿这种幸运的经历的。它们灭绝后,我们就永远失去了它们,也就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最终破坏的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离开麋鹿苑,老社员们游览了紧邻麋鹿苑的南海子湿地郊野公园,漫步湿地林间,大家畅谈了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体会,希望通过科学的力量,科普的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 九三学社朝阳区委  刘军)